泉州某运动品牌的销售状况一度代表了我国运动服饰行业的趋势。尽管面临重重困难,该品牌成功东山再起,目前正步入一个新的兴旺时期。
库存危机下的困境
2011年至2013年,体育用品市场显得较为冷清。那时,众多品牌的库存积压问题突出,纷纷开始大规模关闭店铺。2012年,匹克体育关闭了1323家门店。同样来自泉州的安踏、特步、361度、匹克等品牌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。市场需求减少,产品销售困难,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,发展速度几乎陷入停滞。
积极变革谋出路
泉州企业在遇到挑战时,把近三年的时光看作是调整和变革的良机。他们加大了对产品研发的资金支持,不断推动创新;对店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翻新,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感受;此外,还对供应链进行了重组和优化,提高了运营效率。以安踏为例,他们注重科技研发,推出了适用于不同运动场景的专业产品,从而增强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。
安踏的百亿突破
2016年刚开始,安踏公布了财务状况,2015年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过了百亿大关,毛利率达到了46.62%,这使得它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进入“百亿俱乐部”的企业。在研发上,安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2015年的研发费用占到了销售收入的5.2%,比上一年增长了0.9%,这个比例在行业内是最高的。安踏的科技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十分出色,这对销售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361度的海外拓展
361度视拓展海外市场为重要战略。2015年,公司推出了“361度国际”品牌,主要面向美国和巴西的零售商,聚焦于高端跑步装备。这一行动使得集团海外销售额大幅提升。同时,公司还建立了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零售网络和盈利模式,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匹克的国际成就
匹克在全球化的征程上收获了累累硕果。2015年,它的海外收入高达6.7亿,这一比例在总营收中占据了21.6%,成为海外销售中占比最大的中国品牌。在国外,匹克积极赞助各种体育活动,通过这一举措,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并认可匹克的产品。
政策利好新机遇
我国政府出台了扶持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。《意见》提到,预计到2025年,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。安踏公司的负责人丁世忠说,国家在促进体育消费等方面的努力,给市场带来了活力。他预计,在接下来的十年里,体育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。这些政策就像和煦的春风,帮助泉州品牌复兴并实现增长,还推动了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升级步伐。
当前情况看来挺不错,泉州的运动品牌在全球体育用品市场里,能否增加它的市场占有份额?你对此有什么看法?读完这篇文章,点个赞再转发一下,然后在评论区把你的想法说出来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ayuv.com/html/tiyuwenda/97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