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身“跑路”维权难
近期,健身场所逃逸事件屡见不鲜,给众多消费者带来了极大困扰。今年一月份,双流区某健身房的屈某某等八位会员就遭遇了这种情况。这家健身房突然关闭,负责人去向不明,公司也未在注册地正常运营。消费者的权益遭受严重损害,维权过程异常艰难。他们不知从何入手维权,且维权费用高昂,面临诸多难题。
“立转破”破难题
“立转破”这一机制随之出现。这表示,在案件立案过程中,若法院发现债务人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,且存在破产条件,同时法院对该企业拥有法定管辖权,便会指导相关当事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,并推动破产程序的转移。屈某某等人案件中,若循常规诉讼途径,由于法人代表去向不明,原告需支付诉讼费、公告费,并且需等待公告期结束后才能开庭。即便如此,若最终无法执行,案件还将进入破产流程。然而,“立转破”程序则不同,原告无需承担这些费用。这样,89名当事人的纠纷便在一宗破产案中得到了妥善解决,有效避免了诉讼资源的浪费。
低成本显优势
“立转破”使得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了成本的大幅下降。以往在常规诉讼过程中,高昂的诉讼费和公告费给消费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就拿这个案例来说,如果按照常规诉讼,89名当事人需要承担的费用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然而,“立转破”模式则完全免除了这些费用,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维护自己的权益。它不仅节省了司法资源,还缓解了法院与司法机构的压力,使得资源得以投入到更迫切的需求中。
深挖资产提清偿
健身机构的资金不多,提升债权回收比率变得至关重要。法院接手此案后,接管和处置健身房资产所得仅17417元,而争议不大的债权则有89笔,总额高达346139.74元。法院建议管理人深入调查公司账户和工商资料,结果发现前股东米某某等人将公司日常运营收入挪用。据此证据,管理方先行支付了诉讼费用,并发起了相关诉讼。最终,前股东米某某全额偿还了所有债务,确保了债权人的利益得到维护。
阻击“逃废债”行为
破产审查过程中,双流法院发现涉案企业在税务注销完成后,正在进行工商简易注销的办理。法院立刻采取措施,向区行政审批局发出通知,要求暂停注销登记手续。这一做法有效地遏制了企业逃避债务的行为,保障了市场秩序。同时,法院还提出了司法建议,通过每月的通报建立联动机制,对名单上的企业办理注销等行为进行限制,从源头上杜绝恶意逃债现象,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支持。
联动机制护权益
法院与行政审批局的合作机制至关重要。由于信息不均衡,企业有时会利用漏洞,然而,借助每月的通报制度,行政审批局能迅速了解哪些企业进入破产审查,并对这些企业的申请进行控制。这一机制使得消费者在维权时不再孤立,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协作,为消费者提供了保护,降低了逃债和废债事件,促进了市场及法治环境的优化。
您觉得“立转破”流程将来是否能在更多样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中得到广泛应用?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ayuv.com/html/tiyuwenda/9913.html